双方要用好经贸混委会机制,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强信息通信、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中方鼓励更多哥伦比亚特色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个地方出现一种奇物,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而殷墟竟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字和中国最大的青铜器。第一期邀请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出镜,今天推出视频产品《何以殷墟 | 殷墟,总书记何以向往已久?(上)》。殷商文明对于读懂中华民族的伟大也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编者按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殷墟一周年前夕,大河网学术中原再次聚焦殷墟和殷商文化,推出《何以殷墟》特别策划,进一步挖掘殷墟和殷商文化的考古价值、时代价值在豫商文化馆的序厅,抬头望去,一个火红色的玄鸟生商的图腾图案放置在序厅顶部,整个图腾仿佛一个变形的商字。
大河网讯 王亥,赶着牛车马车运送粮食,使远途贸易成为可能。中国最早的商贸文化起源于中原大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说。
我们时刻关注着芝麻领域的最新技术,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芝麻,打破了芝麻不可机收的传统,大大减少了收割成本。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选择200个县大力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和密植栽培模式,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商水正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示范区面积约3万亩,地势平坦,一马平川,2020年年初建成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该芝麻品种为豫芝ND837,是国内首个抗落粒、宜机收芝麻新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2022年,在周口多地示范种植。
近年来,周口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背后,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粮食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空间的战略抉择邱守先说,今年,他种的玉米平均亩产1800多斤,最高亩产2000多斤。
在一系列科技组合拳的协同发力下,全市玉米在遭遇开花期高温多雨、中后期南方锈病等情况下,闯过重重难关,喜获丰收。良种良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0月18日,周口市机收芝麻观摩会现场热闹非凡,数十位省、市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一起观摩了芝麻收割过程。围绕这一模式,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发展。10月12日,在鹿邑县穆店乡王小庄村,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据了解,该公司在芝麻油生产工艺和加工设备上狠下功夫,对传统的芝麻油生产老九道生产工艺进行革新和升级,把老九道生产工艺升级为十二道生产工艺。以金丹科技为龙头,周口市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有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可年产1万吨丙交酯和聚乳酸、18.3万吨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示范区内,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多功能气象站、水肥一体机等星罗棋布,仅浇灌设备就有7种,体现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元素。该公司掌握玉米—淀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聚乳酸制品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粮食由粗加工、初加工到精加工、深加工的多层次价值增值。
今年,该品种在项城、商水、西华、沈丘、淮阳等地规模种植。来到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琳琅满目。
周口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李永生表示,将抢抓机遇推广种植,扩大地理优势、技术优势,为芝麻及其加工产品工业化生产不断开辟新路。
据了解,该示范区面积约3万亩,地势平坦,一马平川,2020年年初建成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打造千亿规模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行走在三川大地,满目尽是好丰光:智能农机大显身手,大棚基地硕果累累,玉米清香沁人心脾……田畴似锦、沃野生金。其终端产品聚乳酸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清洁环保,可替代部分塑料产品实现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受到周口市的大力扶持。在研发和升级过程中,成功申报23项食用油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丰景不仅在于一时,更在于长远。
经收获实测,该品种机收损失率在3%左右,较普通品种增产15%,机械化生产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50倍以上,亩节省成本200多元。周口的秋收成绩单分外亮眼:商水县10万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1053.82公斤。
厉佳 摄□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人间最美是金秋。商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股长曹改路说。
工农并进实现产业全链条增值10月23日,在位于周口国家农高区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玉米正一步步变为高附加值的金丹。10月13日,走进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金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玉米秆上硕大的玉米棒颗粒饱满。
围绕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的目标,周口突出抓好稳产保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三大任务,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让农业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近年来,周口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背后,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粮食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空间的战略抉择。配合滴灌带、水肥一体机,高密度田块实现精准浇水、施肥,得以有效管理。通过宽窄行定苗、品字形定苗、三角定苗,玉米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多株提高到6000多株。
今年玉米大丰收,示范方亩产超过2000斤,实现‘以秋补夏,引来了各地种粮大户前来参观。该芝麻品种为豫芝ND837,是国内首个抗落粒、宜机收芝麻新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2022年,在周口多地示范种植。
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说。来到示范区物联网控制中心,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俊峰指着大屏上不断切换的画面,自豪地说:我们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可远程管理农田、线上咨询专家,种地遇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
我们时刻关注着芝麻领域的最新技术,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芝麻,打破了芝麻不可机收的传统,大大减少了收割成本。聚焦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等领域,周口由粮食与初级产品的生产区,逐步转向初级产品与中高端产品的输出地,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农业强市与工业大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借助科技带来的东风,相关产业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周口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他流转的3000多亩地,有2000亩左右采用了密植栽培模式,种的时候就感觉,今年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专家们一测产,果然如此。这些设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配合密植技术,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该品种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芝麻‘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适于机收的技术难题,推动芝麻生产迈向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新时代。太康县常青农场百亩玉米示范方平均单产1082.49公斤……成果亮眼,振奋人心。
科技赋能搭起农业现代化阶梯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这是促使秋粮单产提升的主要原因。
该公司还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了农户+基地+工厂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在项城、商水有2.7万亩的白芝麻种植合作基地。大数据、云计算,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